闽南泉港七月十五习俗

研几2024-05-16 17:5516 阅读50 赞

泉州的风俗有哪些?

1、拍胸舞 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。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,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,头上戴着圆形革箍,上身裸露,腰系彩带,随着《风打梨》、《三千两金》等伴奏曲的慢、中、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。2、彩球舞 彩球舞又称"踢球"、"贡球",是逢年过节、迎神赛会、婚丧喜庆等。

闽南泉港七月十五习俗

七星灯是什么时候的习俗?

“七星灯”原为添福寿的意思,属中元节等民俗活动一种吉祥的灯,是农村七月普渡中的产物。“七星灯”原名“姑仔灯”(孤仔灯),因七盏“鼓仔灯”而得名。它来源于《三国演义》典故,孔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点的灯。它早就流传在泉港区。相传清代有位外地“孤人”(孤独无依的人),流落到泉港。

闽南泉港七月十五习俗

泉州泉港习俗

出氏群众至今还显现的豪饮好客、不过元宵节等风情,表现了顽强的民族特性;按族谱记载,郭厝回族是宋景定五年(公元1264年)到泉港定居立业,或是因为明廷的民族压迫政策,挂名于郭氏大族郭质后裔,如今虽经四五百年的汉化生活,但仍没有抹灭穆斯林回族风俗的痕迹;钟氏畲族于明嘉靖六年(公元1527年)从安溪再分支。

闽南泉港七月十五习俗

求各地的结婚习俗,有福建泉州泉港的最好

“探房”:新婚第三天还有“探房”习俗,即新娘的幼弟(堂弟亦可)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,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“阿舅仔”馈赠红包,称“结衫带”。探房含义说法不一,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已三天的女儿放心不下,特遣其弟前来探望:有否一堂和睦,起居是否安好?同时,“阿舅仔”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,就是敦请姐姐。

泉港过新年有什么习俗

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 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疏浚明渠暗沟。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。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、春贴、对联、对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。

泉港人结婚有什么习俗?

六礼即纳采(求婚)、问名(问女姓名)、纳吉(定婚)、纳征(送礼物)、请期(通知婚期)、亲迎(迎娶)。六礼定下了婚姻基本程序,虽然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,但仍为历代参照遵行。泉港现代民间,虽然不是咬文嚼字地行六礼,但从实际活动看,六礼内容都已包含其中。说 亲封建社会婚姻遵从“父母之命,媒妁。

泉州泉港婚嫁风俗?

就将新娘娶到家中,和新郞一起“邀拜王母”。按儒家礼教传统,家中有丧事,必须等到三年“脱孝”(解除服丧)才能举行婚礼,但境内却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灵活的做法,如在丧事百日内可嫁娶办喜事,此称“趁孝娶”。再者旧时倡导“守节”,寡妇改嫁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,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,。

关于闽南的端午节风俗

泉州还有给小孩佩戴续命缕和香袋之习俗,用以驱毒辟邪。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,系于小孩手臂上,自五月五日系起,一直至七月七日“七娘妈”生日,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。据清·乾隆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这项习俗自汉代开始,至今已经传承2000多年。泉州端午节美食 二是吃碱粽子、发糕等传统美食。今年高考。

惠安的历史资料???

它这个婚俗是不是也是时代不同也不一样。因为我听说,在新中国成立以前,惠安女有一个长住娘家的习俗?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,一年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,清明的时候,还有中元节,就是七月十五,还有冬至和农忙的时候回到丈夫家,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后,长住到丈夫家,是有这样的习俗吗?

潮州人生礼俗——出花园,里面的植物寓意

“出花园”是潮汕地区为虚岁15 岁的孩子举办的特有的成年礼俗。“出花园”的 日子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初七,也有另择吉日良辰的。按照大多数地区的风俗,要用花草泡水给“出花园”者沐浴,饶平使用的是榕树 枝、竹枝、石榴花、桃树枝、状元竹、青草各一对合12 种;愚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 的是榴花、仙草、。

热门排行








精彩内容稍后呈现..
回首页 >>